欢迎访问蜀川号
加盟广告

怎样写好行书(怎样写好行书字)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1286

今天给各位分享怎样写好行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写好行书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才能写好行书

孰能生巧,勤能补拙。

1、勤练楷书

楷书是行书的基础,奠定爱好者对文字结体、用笔、笔顺的基本功。通过对颜、柳、欧、赵的大量临摹,将楷书练至美观、熟练。

2、行书临摹

慢写、仔细写。每次练完后对帖检查,检讨得失,写得不像的地方反复临摹。

3、临摹的方法

(1)通临:通篇逐字临摹。写得象,掌握名家结体习惯、笔顺走向、欹正习惯等。

(2)个临:对书帖中的某一个或某一些特别具有该名家特点的字,重点临摹,求神似。

(3)对临:对照着写,不在字帖上写或不对字帖摹写。

(4)背临:不看字帖,按记忆临摹。

4、观察

不要盲目临摹。仔细观察名家为什么把字写得这么好。结体、笔势、欹侧指向、线条、粗细浓淡等,仔细观察揣摩,烂熟于心,达到“临池不辍”。

5、脱帖

写自己想写的字,大量地写,然后对照名家书法进行分析总结。锻炼整体驾驭能力,包括章法布局、字体搭配、浓枯对比等。

6、三戒

戒躁:多观察多练习,但不可盲目练习导致浪费时间。

戒骄:能够脱帖时,书写水平已有较大提高,要自省,不要骄傲,继续持之以恒地练习。 戒惧:脱帖时会遇见某字写得不如以前,容易陷入悲观、畏缩,导致半途而废。

从“背临”到“对临”,临写练习要加量。只要调整好心态,长期练习,行书自然就越写越好。

附/行书贴推荐:

《寒食诗》:苏轼“天下第三行书”。

《祭侄稿》: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

《兰亭序》: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

怎样写好行书字体?

行书技法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

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

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

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

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

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

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

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

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

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

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

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

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

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

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

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

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

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

其中“无”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

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

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

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

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

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

使之方如:

扁如:

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

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

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

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

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

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

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

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

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

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

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

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今天看来,有人以为前人这个论

断未免偏颇。其他如章法、墨法之类固然也很重要。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

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

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因此,前人的说法可

谓一语中的,不容忽视。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这一点初学书法的人往往

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确。

前面提到笔的运动可以组合出秀美、雄强、古朴、稚拙等不同风格的作

品,那么用笔的关键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脑,但大脑的设想是靠指、腕、

臂的合理配合来完成的,指过于细弱,精巧处或许尚可,总体上却力不从心。

谁也不能运指写出盈尺大字来。臂又过于粗大,写榜书或许差强人意,然要

精到完美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只有腕居中承启,能兼领二者的功能。尤其是

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

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

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举例来说:写百字时百笔落纸后腕须往左

倾推笔向右,至横的末端即刻腕须转向右摆,提笔带过再向怀内压至小竖折

处提锋向右上,使转带下向内提笔作点收,这一系列的运动都是腕的左右推

移转动,如果光靠臂来运动则显然难以准确地使笔恰到好处地写出轻重变幻

的线条,一些灵巧之处更难准确地表现出来,写半尺以内的字则显得费力不

讨好了。当然如果写檗窠大字,则需臂的协助运动,而控制笔还靠腕来完成。

因此,运腕是行草至关紧要的练习课程。当然,腕与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

不容忽视的。

选帖与临摹

有的朋友练字,喜欢随意挥洒,尽情抒发,这就创作而言是无可厚非的,

但练习字则不应如此。因为书法的练习,应是将前人好的字借鉴过来,掌握

它,使之变成自己的技艺,克服自己的不足,也是钻研任何一门学问应取的

态度。为什么要练呢?肯定是认识到自己有不足之处,但练习时不讲究方法

还是达不到目的的。常看到有的朋友抱一本帖写了很长时间,字的变化不大,

究其原因,不外是临习的方法问题。写字要临帖,这是常识。临就是对照字

帖上的字体会它的运笔方法和结字规律,必要时还要用薄纸收一些字钩摹影

拓下来熟记于心,运用于笔,从而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而不只是抄写帖上

的文字内容,有些同志临了一遍又一遍,枉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到头来还

是自己原来的模样,并无进展,这恐怕就不是临帖而是抄书所致。

在临帖练习中,对初学者或对原帖体会不深的同志,以选字放大为宜,

这样可以更好更清楚地体会分析原帖字的笔法与结构。对有些基础掌握了临

习方法的人则以原大通篇为宜,因为对他们来说,笔法与结字规律已经不是

问题,更重要的是体会原帖的气韵、章法或神采与风格了。

对初学行书者来说,临习中对原帖字形的外观、大小、聚散、攲正,笔

画的提按、收放、长短、角度、方圆、呼应等都是要仔细观察、分析、体会

的。我的体会是先选出一些结构与笔画均有代表性的字,按照以上方面进行

分析,有了印象之后即可动笔临习,临一遍后即对照原字进行比较,找出不

合原帖处再对照临习,这样反复几遍,逐渐与原帖接近或相似了,即可移开

原帖,背临一遍。

怎么写行书?

想要写好行书,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先要将楷书这一书法练习好。

因为行书原本就是从楷书上发展起来的,此外在掌握好楷书的书写之后,练习行书的时候要勤加练习,着重去临摹名家的书帖,掌握名家行书的书写特点。

行书实际上可以被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类型。

所谓的行楷指的就是书法当中所运用的楷法多于草法,反之我们就将其成为行草。行书相比于楷书,其艺术性会更加强一些,不会像楷书那般端正。相比于草书的话,行书的实用性也会更强一些,不会像草书那般难以辨认。

在书写行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注重它的布局谋篇,在书写方面要学会运用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将汉字当中的方折学会用圆转来替代。

怎样练好行书(毛笔字)

【怎样练好行书】

练习行书首先要练好楷体字,楷体字小有所成之后才能开始行书的学习。

行书掌握的基本技巧:字要型散而神不散,运笔快慢适当,虚实得体。

【怎样练好书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书法】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如何可以写出一手好看的行书?有什么技巧?

首先,是怎样确定“好看”标准

”好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量化标准。而且这个问题也与欣赏者的个人兴趣、审美取向有很大关系。一件书法作品,有的人看了觉得很美,可能有的人就觉得不好看。

当下对于一些所谓的丑书、怪书,之所以有那么多书之爱趋之若鹜,很大程度上就是审美取向问题,你如果一定要说那些丑书不好看,人家就会耻笑你不性书法,或者品位不高。而古人书写的那些馆阁体,确实很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美,但很多 人就说那样的书法不好看。

所以,自己是一个崇尚古人传统,热心于中庸之美的人,就可以确定自己的书法发展方向是以传统书法为美,那么要想把行书写好就得从古人书法学起,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

其次,扎扎实实从临帖开始,下功夫打好基础

学习行书同其他任何书体一样,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能也不可能一夜成为书法家(那只有现代流行书风下的丑书能够做到,所以有很多 人只学丑书,不打基础)。

写好行书,建议先从楷书开始,因为楷书比行书出现的早,行书是在楷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草书,楷书笔法和结构更完备,打基础时更容易掌握基本技法。等楷书有了一定基础,或者说基本笔法比较成熟以后,再开始学习行楷,进而转向行书。学习行书最好专攻一门,不要贪多,那样哪一样也学不精。

建议学习行书先从王羲之的行楷入手,比如集字版的《圣教序》,再学习他的《兰亭序》、《十七帖》。也可以从赵孟頫的书法开始,他的楷书本身就具有行楷的笔意。如果想学楷书,也可以学习智永的《真书千字文》。

不管学习哪一家,都需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临帖,只有达到形似基础上的神似,就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符合大众审美的行书。

如何练好行书?

1、首先要练眼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

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2、其次要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3、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

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4、第四要练结构

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5、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要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

扩展资料

学习行书要注意把握几个要点:

一、摆脱楷书的法则

练习楷书时,我给大家讲的是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再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是要尽量摆脱和忘记。打个比方,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行书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从头开始,讲究的是流畅。

二、认真的临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摩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在临摹时,要给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赵孟頫的胆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练毛笔字,也可以缩小复印了练硬笔书法,硬笔书法家卢中南、丁永康、吴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临写。

三、读帖

练习书法的途径不外乎临帖和读帖两种方法,而练习行书,读帖特别重要。我们起点书画班牌匾的书写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爱好和我差不多。他练字的方法就是读帖,很少临帖,写起字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本来是写隶书的,但是行书也非常优秀。

四、勤于练习

练习行书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在写不好的时候觉得没面子,没关系,可以在笔记本上练习,也可以在写日记的时候,练习用行书写给自己看。熟能生巧,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行书

怎样写好行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怎样写好行书字、怎样写好行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关键词:怎样写好行书